浦东新区浦明路1500号万得大厦15楼 18232721334 cinematic@att.net

公司新闻

海岛教师徐震洋赛前发声:用汗水诠释海岛篮球魂

2025-07-23

7 月的舟山群岛热浪袭人,嵊泗县枸杞乡小学的水泥球场上,一个挺拔的身影正在夕阳下反复练习三分投篮。汗水浸透的深蓝色球衣背后印着 "嵊泗男篮 2 号",这是徐震洋 —— 这位身高 1 米 9 的体育老师,即将带领海岛草根球队踏上浙 BA 预选赛半决赛的征程。

一、从渔村少年到海岛教头

徐震洋的篮球梦始于枸杞乡码头的露天球场。12 岁那年,他在渔民伯伯的指导下第一次投进三分球,"海风把球吹得偏了方向,但篮网晃动的声音特别清脆"。凭借着对篮球的执着,他考入体育院校,毕业后毅然回到家乡执教。在枸杞乡小学,他用三年时间将一支从未出线的球队带出全市亚军,"孩子们第一次站上领奖台时,眼里的光比灯塔还亮"。

这份执教经验被他巧妙融入赛场。在 7 月 12 日对阵岱山队的首战中,徐震洋如教科书般拆解对手防线:"我让后卫用 ' 赶海战术 ' 逼抢,就像教学生围网捕鱼一样,把对方持球人逼到死角。" 最终他狂砍 31 分,带领球队 75:66 大胜,赛后却反复强调:"功劳是队友的,中锋陈舟豪为我挡拆时脚踝肿得像馒头,我只是把球投进而已。"

二、跨岛训练:比海浪更坚韧的日常

组建这支草根球队的过程堪称现实版《灌篮高手》。18 名队员中有渔民、民宿老板、快递员,甚至还有带伤上阵的 36 岁老将。为了凑齐训练时间,他们每周三次下班后乘坐末班渡轮前往主岛,"从枸杞乡到嵊泗本岛要坐一个半小时船,到训练场常常已经晚上七点"。徐震洋回忆道,"去年冬天遇到台风停航,我们就在码头仓库里用纸箱当障碍物练传球。"

海岛教师徐震洋赛前发声:用汗水诠释海岛篮球魂

训练条件的艰苦丝毫不减他们的热情。徐震洋每天带完学生训练后,还要独自加练 200 个三分球,"海风大的时候,球经常被吹到海里,但捡回来接着投"。这种近乎偏执的坚持在赛场上得到回报:面对定海队时,他在第三节落后 17 分的情况下命中关键三分,"当时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 —— 不能让对岸的乡亲们失望"。

三、以球为帆:海岛精神的现代演绎

半决赛前夜,徐震洋在训练馆接受了独家专访。谈到即将对阵的普陀队,他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:"他们有职业背景的球员,但我们有更珍贵的东西。" 这种 "珍贵" 在球队更衣室可见一斑:队长的球鞋用胶带缠着继续穿,替补席上放着队员自费购买的冰袋,战术板背面贴着全体队员与家人的合影。

"我们的目标不是夺冠,而是让更多人看到海岛人的精气神。" 徐震洋翻开手机相册,里面是比赛当天乡亲们包船跨海助威的画面,"当看到 80 岁的阿公在直播间举着 ' 嵊泗加油 ' 的牌子时,我就知道我们已经赢了。" 这种信念也感染kaiyun中国网页版登录着年轻队员,18 岁的小将何思磊说:"徐老师总说,篮球就像出海捕鱼,只要团结一心,再大的浪也能闯过去。"

采访结束时,徐震洋望向窗外灯火通明的渔港,远处传来渔船归港的汽笛声。这个将青春献给海岛的大男孩,正用篮球架起连接陆地与海洋的桥梁,让嵊泗列岛的拼搏精神随着每一次进球声传遍四方。正如他在更衣室墙上写的那句话:"我们也许不能改变潮水的方向,但可以决定自己的航向。"